公告
菏泽信息港(http://www.heze7.com/)服务大家,欢迎分享传播!我为人人、人人为我!将为您信息免费推广,现在免费注册会员,即可免费发布各类信息。
关闭
免费发布信息
当前位置: 首页 » 菏泽新闻资讯 » 本地新闻 » 正文

中华始祖太昊伏羲源于菏泽考

发布时间:2017-01-20 16:37:51
>
  四、太昊伏羲文化的传播
  
  太昊伏羲为中华共祖,故其传播祭祀范围甚广。甘肃成纪、陕西陈仓、河南淮阳、湖北襄阳、河北新乐、山东济宁、菏泽及南方不少民族皆有伏羲始祖崇拜的记载。现仅就成纪、淮阳、鲁西南太昊伏羲文化的传播,作一简单介绍。
  
  1、甘肃成纪伏羲文化源流
  
  甘肃成纪伏羲文化源流甚早,有文献为证。对于甘肃成纪、河南淮阳、江南伏羲文化,先秦史大师吕思勉先生研究是汉都长安文化西迁所致。对此,笔者有不同看法。
  
  汉《河图稽命征》:“华胥于雷泽履大人迹,而生伏羲于成纪。”
  
  汉《遁甲开山图》:“伏羲生成纪,徙治陈仓。”“仇夷山,四绝孤立,太昊之治,伏羲生处。”
  
  西晋《帝王世纪》:太昊帝庖犠氏,风姓也;蛇身人首,有圣德,都陈。作瑟三十六弦。燧人氏没,庖犠氏代之,继天而王,首德于木,为百王先。帝出于震,未有所因,故位在东方主春,象日之明,是称太昊。制嫁娶之礼,取牺牲以充庖厨,故号曰庖犠。后世音谬,故或谓之宓犠。一号黄熊氏,在位一百一十年。包犠亦号天皇。母曰华胥,煫人之世,有大人之迹出于雷泽之中,华胥履之,生庖犠于成纪。蛇身人首,有圣德,为百王先,是以称太皞。伏羲、神农、黄帝为三皇;少昊、高阳、高辛、尧、舜为五帝。
  
  唐司马贞《补史记·三皇本纪》:“太皞庖牺氏,风姓。代燧人氏,继天而王。母曰华胥,履大人迹于雷泽,而生庖牺于成纪。蛇身人首,有圣德。仰则观象于天,俯则观法于地。旁观鸟兽之文与地之宜,近取诸身,远取诸物,始画八卦,以通神明之德,以类万物之情。造书契,以代结绳之政。于是始制嫁娶,以俪皮为礼。结网罟,以教佃渔,故曰宓牺氏。养牺牲以庖厨,故曰庖牺。有龙瑞,以龙纪官,号曰龙师。作三十五弦之瑟,木德王,主春令。故《易》称:“帝出乎震,月令孟春”其帝,太皞是也。都于陈,东封泰山。立一十一年,崩。其后裔,当春秋时有任、宿、须、句、颛臾,皆风姓之胤也。”
  
  以上五条皆可证,太昊伏羲与甘肃成纪的源流关系。吕思勉先生曰:“古代帝王,踪迹多在东方,而其后率传之于西,盖因今所传者,多汉人之说,汉世帝都在西,因生附会也。又见《纬书·三皇之说》及阪泉、涿鹿两条可见。而伏羲之都邑,亦不能外此。”谓之汉代因帝都在西,故祖源文化并入之,吕大师未免武断。考成纪之名,乃西汉之初所建之县,属天水郡。《中国古今地名大辞典》云:“成纪县,古县名。西汉置,治今甘肃省静宁县西南,属天水郡。北魏省,北周复置,属略阳郡。隋仍属天水郡。唐属秦州。开元二十一年移治秦安县西北。北宋又移治上卦镇,即今天水市。”这样看来,在西汉之前没有成纪这个地名。太昊、伏羲生于此处,真有可能是西汉人所为。但是,《汉唐地理书钞》的作者清人王谟认为:“《路史·前纪》:伏羲生于仇夷山,即今仇池山。《舆地记》彭城、成纪皆西土,又以成纪为成起,伏羲生处云。“起”、“纪”本通用。”知仇夷山即仇池山。仇池山,在陇南地区西和县60公里处的大桥乡南端。山巅绿野平旷,村舍相望,桑竹葱翠,沃田百顷,因此又叫“百顷山”。东汉建安十六年,武都白马氐部大帅杨腾之子杨驹,在此建仇池国,以百顷为号。郦道元在《水经注》中所说:“仇池绝壁,峭峙孤险,登高望之,形若覆壶,其高二十余里,羊肠盘道,三十六回。上有平田百顷,煮土成盐,因此百顷为号。汉纬书《遁甲开山图》云:“仇夷山,四绝孤立,太昊之治,伏羲生处。”但《水经注》不引此说。
  
  《水经注·渭水》下云:“瓦亭水又南经成纪县东,历长离川,谓之长离水。右与成纪水合。水导源西北当亭川,东流出破石峡,津流遂断,故渎东径成纪县,故帝太皥庖牺所生之处也。”笔者认为,仇夷山为伏羲生处的说法早于成纪建县之前。现在考古发现,秦安县东北90里五营乡邵店村东大地湾遗址距古成纪不足50里,不但有距今7800年—-4800年的仰韶文化,还有上溯一万、两万,乃至六万年人类活动的足迹,这又为太昊伏羲始祖文化在甘肃天水夯实了基础。
  
  2、河南淮阳伏羲文化源流
  
  河南淮阳太昊伏羲文化比较复杂,且源流甚古。
  
  战国《左传·昭公十七年》:“陈,大皞之虚也;郑,祝融之虚也,皆火房也。星孛及汉,汉,水祥也。卫,颛顼之虚也,故为帝丘。”
  
  东汉《潜夫论·五德志》:“大人迹出雷泽,华胥履之生伏羲。其相日角,世号太皞,都于陈。其德木,以龙纪,故为龙师而龙名。”
  
  晋《帝王世纪》:宓犠为天子,都陈,在《禹贡》豫州之野。西望方外,东及明猪。于周,陈胡公所封,故《春秋传》“陈,太昊之墟也。”于汉属淮阳,今陈国是也。伏羲葬南郡。或曰:冢在山阳高平之西也。太昊在位一百一十年,子孙五十九姓,传世五万余岁。太昊帝庖犠氏,风姓也;蛇身人首,有圣德,都陈。
  
  南梁《金楼子·兴王篇》:“燧人氏没,庖牺氏代之,继天而王首,德于木,为百王之先,都陈。至于共工,霸而不王。”
  
  宋初《太平寰宇记·卷十》:“(宛丘县,古陈国也)庖牺氏、神农氏并都于此。”“八卦坛,在县北一里,即伏羲于蔡水得龟,因画八卦之坛。”“陈州,昔庖牺氏所都,曰太昊之虚。周初为陈国,武王封舜后胡公妫满于此,以奉舜祀,以备三恪。”
  
  元《文献通考》云:“太皞葬宛丘(注:在陈州)。”
  
  清《汉书人表考》:葬宛丘(宋马端临《文献通考》百二十三,而司马贞补《史记》注及《路史》谓葬南郡襄阳,又谓在山阳高平)。
  
  对太昊与“陈”地的关系,历史文献记载最早。陈在今河南淮阳,即古宛丘之地。颛顼是太昊的后裔,《尚书》曰:舜生于姚墟……颛顼之墟。舜为颛顼七世孙,世居姚墟可信。汉学者应劭《凡俗通义》云,姚墟在济阴郡成阳县,且与雷泽相近。颛顼的都城在帝丘,即今河南濮阳,东距成阳姚墟不足百里。祝融是颛顼的后裔,故居在郑,即今新郑县,北距濮阳180里,东南距淮阳(陈)130里。这正是一条太昊、颛顼、祝融之族两千多年来的迁徙线路。皇甫谧重审了太昊伏羲都陈,其疆域西达方外,东至明猪,即《禹贡》之孟潴,在今山东单县和曹县之间,所谓“导菏泽,被孟潴”是也。南郡即今之襄阳,所谓“方外”之地,今有伏羲庙而无冢陵。山阳高平,即今山东济宁微山县,伏羲陵在焉。
  
  考古证明淮阳周围由大量裴李岗和大汶口文化遗址,所以太昊伏羲在陈的地位也很难动摇。
  
  3、鲁西南伏羲文化源流
  
  春秋战国《左传·僖公二十一年》:“任、宿、须句、颛臾,风姓也,实司太皞与有济之祀。”
  
  汉《诗含神雾》:“大人迹出雷泽,华胥履之生伏羲。”
  
  汉《河图》:“大人迹在雷泽,华胥履之生伏羲。”
  
  西晋《帝王世纪》:“包犠亦号天皇。母曰华胥,煫人之世,有大人之迹出于雷泽之中,华胥履之,生庖犠于成纪。蛇身人首,有圣德,为百王先,是以称太皞。”“伏羲葬南郡,或山阳高平。”
  
  东汉《潜夫论·五德志》:“大人迹出雷泽,华胥履之生伏羲。”
  
  南梁《金楼子·兴王篇》:“太昊帝庖牺氏,风姓也,母曰华胥。燧人之世,有大迹出雷泽,华胥履之,生庖牺。”
  
  东汉《潜夫论·五德志》:“大人迹出雷泽,华胥履之生伏羲。其相日角,世号太皞,都于陈。其德木,以龙纪,故为龙师而龙名。”
  
  唐司马贞《补史记·三皇本纪》:太皞庖牺氏,风姓。代燧人氏,继天而王。母曰华胥,履大人迹于雷泽,而生庖牺于成纪。蛇身人首,有圣德。仰则观象于天,俯则观法于地。旁观鸟兽之文与地之宜,近取诸身,远取诸物,始画八卦,以通神明之德,以类万物之情。造书契,以代结绳之政。于是始制嫁娶,以俪皮为礼。结网罟,以教佃渔,故曰宓牺氏。养牺牲以庖厨,故曰庖牺。有龙瑞,以龙纪官,号曰龙师。作三十五弦之瑟,木德王,主春令。故《易》称:“帝出乎震,月令孟春”其帝,太皞是也。都于陈,东封泰山。立一十一年,崩。其后裔,当春秋时有任、宿、须、句、颛臾,皆风姓之胤也。
  
  《元丰志》:“单州有伏羲陵。”
  
  清《汉书人表考》:《国名纪一》注云:句即庖,国名。罗氏谓庖是伏羲始迹之地,指山阳平乐包水。又云:伏羲葬山阳高平。
  
  《左传·昭公十七年》(前1525)载:“陈,太皞之虚。”陈即河南淮阳,今有宋代的太昊伏羲陵。顾颉刚大师研究认为,春秋时的陈国国都在今河南省淮阳县,而《左传》所说的陈不是太昊族的中心地区。他的遗墟应当在济水流域。陈君的姓出于周王所赐,陈地又因周王所封,可见这一带的本姓未必是妫,其原始居地也未必是淮阳,所谓太昊之虚,是跟着陈国而迁徙的。他的遗墟应回复到济水一带。《汉书·地理志》:陈留,郡陈留。臣瓒注曰:留属陈,故称陈留。故知陈留本为古陈之留邑。按《史记·梁孝王世家》,孝景六年(前144),梁孝王死,梁国一分为五,其子刘明封济川王,都济阳(今东明县南部),王七年,因罪废为庶人,收国为济川郡。武帝元狩初年(前122)改为陈留郡,迁开封东南。
  <
 
 
[ 新闻资讯搜索 ]  [ 加入收藏 ]  [ 告诉好友 ]  [ 打印本文 ]  [ 违规举报 ]  [ 关闭窗口 ]

 
同类图片新闻
 
0条 [查看全部]  相关评论
 
中华始祖太昊伏羲源于菏泽考版权与免责声明